總是不確定手裡的茶要沖泡多久時間?
舉例來說,紅茶泡個2-4分鐘,綠茶泡個1-3分鐘,或是唱首歌就泡好了?但事實上泡30秒的茶和忘了已經泡了30分鐘的茶,都一樣可以喝,所以能不能喝己經不是問題了。
你所喝的茶,多久才不會泡太短?而多久才不會泡過了頭,茶葉與水的接觸時間是影響關鍵。
我們來看看一篇西方的報導:科學化泡茶?
當你把熱水淋在茶葉上,要知道等待多久才是最完美的泡茶時間,首先需了解其中化學變化的過程。
紅茶、綠茶、白茶與烏龍茶都來自同一種茶樹的茶葉和芽,而花草茶不能稱為真正的茶,因為它們不是來自茶樹。
這些茶只是加工方式的不同:綠茶是加熱烘乾它、白茶是萎凋後乾燥,這樣的工藝讓茶氧化的程度不同。紅茶是柔捻後發酵在烘乾,產生一定程度的氧化後再乾燥,這會讓茶擁有獨特的味道與顏色。烏龍茶則是工藝最複雜的茶,氧化的程度控制的方式最複雜。
透過部同的工序來破壞茶葉,讓茶葉中的化學物質藉由發酵(氧化)而有所變化。不同的化合物讓它們擁有各自獨特風味和營養成份的關鍵。
經過加工後的茶葉其內部細胞發生化學變化,讓茶葉被浸在熱水中時,茶葉中的化合物會透過滲透擴散的作用釋放到水中,直到茶葉與水裡的化合物達到平衡。
![]() |
Source: © Shutterstock |
換句話說,若有足夠時間浸泡的話,葉片中的濃縮化合物就會用一樣的比例釋放到你杯裡的茶湯。而茶葉中不同的化合物因為分子量的不同,所以會以不同的滲透擴散率釋放到水中。
茶的香氣和風味會是最快融於水的,因為它們有比較快的揮發的特質,這也是當泡茶最初會先感受到茶的氣味。接下來融進水裡的是微量黃烷醇與茶多酚,它們就是茶葉中的抗氧化劑和咖啡因。
水溫是泡茶要考慮的一大因素,高溫的水會促使化合物更快溶解,若是用冷水或溫水來泡,要讓化合物被融出的效率就會低很多。
但這不通用所有泡茶的方式,像紅茶就適合用相對高溫的熱水,而綠茶適用於涼了一點的熱水來沖泡。
散茶(原葉茶)與茶包的差異有多大
無論直接用茶葉或茶包來泡,都會發生滲透擴散的作用,而且差異是很明顯的。
![]() |
from unstressyourself |
當給茶葉有較大的空間去讓它的葉片能被展開時,就能讓化合物融於水創造更好的條件,如是用茶包來泡,相對空間就限制住了,這也會影響茶湯的質量,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很多公司會推出立體茶包的原因。
散茶(原葉茶)通常能保留整片茶葉,而茶包大多裝的都是細(切)碎的茶。
茶包與原葉茶相比,茶包的香氣和多酚物質等的抗氧化劑就比較少,無論讓它們浸泡多久。
如果可以有選擇的話,建議布衣茶友就選原葉茶吧!但如果你手中只有茶包的話,也不要太費心去調整浸泡的方法,因為茶的香氣與風味是不會因為多泡幾分鐘就能補充回來的,不如就依包裝上指示的泡法去沖泡一杯茶。
想喝出什麼樣的功效,那就用計算過的完美浸泡時間來達成吧!
![]() |
photo from SwansonVitamins.com (國外建議泡茶溫度與時間) |
想喝濃濃地健康取向的話
- 西方口感:建議浸泡2分30秒至5分鐘
茶中的有益化合物,如綠茶與紅茶中都有的兒茶素,只需要100到150秒就能將一半的多酚量釋放出來,因為假若泡了10分鐘,其中最多的化合物都是在最初的 5分鐘裡被釋放出來的。
再來是不要泡完放置太久才喝它,因為抗氧化劑的成份是很不穩定的,放太久就會分解完氧化的。
為了喝進咖啡因提神
- 西方口感:建議浸泡3至5分鐘
直接喝咖啡的效果當然更好,但正確地沖泡一杯茶所帶來的咖啡因也夠強烈。根據研究報告,泡茶的分鐘數多寡對釋放出的咖啡因含量有很大的關係。用170 C.C.的水來泡紅茶茶包,一分鐘會有17毫克的咖啡因,三分鐘會有38毫克、五分鐘會有47毫克。
有些人會因此數據,想在五分鐘內泡出咖啡因100%釋放的效果,但更長的時間不代表咖啡因的效果就越強。
想單純的喝出茶的美味
- 西方口感:建議浸泡1至3分鐘
茶的風味是最受浸泡時間影響的,為了泡出更精緻的口感,根本不需要長時間的浸泡茶。泡茶時最先分解的是揮發性物質,能將茶的花香與甜味釋放出來,讓喝起來感覺圓潤。
看茶湯的顏色也能了解茶的強度,這顏色是從重的化合物來的,所以若茶湯湯變深了也代表它的味道更強烈了。
茶的多酚與苦澀物質雖然會讓茶湯具有澀感,但在與花香與甜味的衝突後,更能突顯茶的獨特之處,所以想感受更多層次複雜的口感,就在多泡個一、兩分鐘吧。
同場加映,用花草茶來泡呢?
花草茶的好處是,含有豐富的芳香化合物,苦澀物質很低,可以一直浸泡在水中。像南非國寶茶和洋甘菊茶也含有抗氧化劑,也是值得花時間來品嚐的不錯選項。
資料來源:mentalfloss
編輯:E.L.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