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人常說,喝常可以保持神清氣爽,其中最大的影響因素是,茶裡的咖啡因,有些體質敏感的人太晚喝茶,晚上就會睡不著,不過又很想喝茶的時候,就會陷入如何選擇適合的茶款中。
一般來說,一杯咖啡通常含有一百毫克的咖啡因,而茶是一半,約50毫克左右。咖啡因進入人體後45分鐘內會被胃和小腸吸收,會促進10%的新陳代謝,加速體內熱量燃燒,持續3~4個小時,但如果太晚喝咖啡,咖啡因會擾亂體內天然的睡眠時鐘,讓身體功能與內分泌無法同步,讓人睡起來反而昏沉無力。
歐盟也建議,一天咖啡因建議攝取量不要超過300毫克,換算過來,一天約2~3杯左右,一杯250毫升馬克杯量的茶就行了。如果超過的話,會導致中樞神經系統過度興奮,出現煩躁、失眠、心悸等不適症狀。
茶中的咖啡因是作什麼用途?影響滋味
咖啡因在茶中是有增加風味的效果,是苦味的來源,而咖啡因會融入茶湯中,成為茶湯滋味的一部份,所以品嚐時不易喝的出來,若茶飲中的咖啡因太少的話,對會影響茶與茶香的滋味。
而茶葉中的咖啡因佔乾燥茶葉重量的1~5%,視不同茶種而定。咖啡因對支氣管有和緩的擴張作用,也有利尿作用加速脂肪裂解,
而佛手茶、武夷茶約占1%;阿薩姆茶、青心烏龍茶、青心大冇茶約4%至5%,其他大部分的茶種約介乎3%至5%之間。若要進行紅茶、烏龍茶、綠茶的區別,是在於製作工序的不同(因工序發酵時間長短不同,例如紅茶是發酵時間最長、烏龍是介於中間的部分發酵茶、綠茶直接殺菁的不發酵茶)。
如果原料相同,發酵程度對茶葉中咖啡因的含量影響不大。但茶葉摘取的部位愈嫩,咖啡因含量也愈高,老茶相關來說咖啡因較低。和茶種、茶的發酵製程也有相對關係。
茶的發酵程度與咖啡因的關係比例
完全發酵紅茶:半發酵的烏龍茶:未經發酵的綠茶 = 1 : 1/2 : 1/3
紅茶是咖啡茶含量最高的,紅茶沖泡3分鐘會釋放約20至40毫克咖啡因,沖泡4分鐘則釋放出約40至100毫克咖啡因。
國際期刊中以高效能液相層析(HPLC)分析不同茶類咖啡因含量的論文結果發現,無論是黑茶類(普洱茶)、綠茶類、紅茶類,大部分茶類咖啡因含量差異不大,唯有烏龍茶類的咖啡因較少,因為烏龍茶的製作會經過「焙火」工序,雖然烏龍茶是屬於中等發酵。
![]() |
焙火過程 |
而焙火是為了降低茶葉含水量,過程中會有「梅納反應」讓茶的甜味自然產生,咖啡因會隨著長時間的高溫焙火而昇華掉了,通常是像凍頂烏龍茶、傳統鐵觀音的發酵茶,就會講究這道工序。
若是體質敏感的人想在晚上喝茶,但又但睡不著的話,就可以選擇重焙火類的烏龍茶,或是製作冷泡茶來喝。
你必須 登入 才能發表評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