臺灣紅茶的風味,獨步全球 !
手搖店裡最常見的紅茶,通常是進口的阿薩姆紅茶、鍚蘭紅茶,但其實台灣也有品質優良的自產紅茶,風味較進口的更勝一籌。
臺灣紅茶有那些品種呢?
台灣紅茶常見的茶樹品樹有兩大類:大葉種(喬木)與小葉種(灌木)。大葉種包含如台茶8號(阿薩姆)、台茶18號(紅玉)、茶21號(紅韻),主產區多於南投魚池、花蓮瑞穗與屏東;而小葉種中最著名的是青心烏龍、青心大冇(ㄇㄡˊ)等品種,主要分布於桃竹苗及宜蘭等地。
基本上所有茶樹都能製成紅茶!
其實六大茶類的定義,是以製作工序來定義的;用紅茶的工序製作而成的茶,就稱作「紅茶」,舉例來說,大吉嶺紅茶看起來雖然是帶著綠色的葉子,甚至有白毫,茶湯沖泡起來沒有像印象中的紅茶深色,但在定義上我們還是稱它是「紅茶」。在進一步的以發酵程度來說,紅茶是屬於全發酵茶,在製作過程上會與半發酵茶類的烏龍茶、不發酵類的綠茶有很大的不同,所以在成品的香氣與表現更是有明顯的差異。
臺灣紅茶的發展歷史?
最早是在日治時代由日本會社引進,先是陸續在三峽與新竹一代開拓與生產,供應給日本國內需求,但規模不大而且技術欠佳,一直到了1920年代引進印度阿薩姆品種在南投魚池試種成功後,才開啟了台灣紅茶的榮景。
而戰後國際紅茶市場的競爭,加上以茶包為主的消費者習慣的改變,讓主打「清香」與「條型」的台灣紅茶漸失優勢。但終於在西元1999年,台茶18號(紅玉)育種成功,加上921大地震後許多資源挹注災區,同時茶改場也對茶農們進行生產上的精緻輔導,有別於過往的粗放生產,讓台灣紅茶再次帶向復興的高峰。
常見的台灣紅茶 8 類
◎ 阿薩姆紅茶 (台茶8號)
用印度阿薩姆Jaipuri培育改良而成,茶湯較台茶18號濃厚,擁有印度阿薩姆紅茶的濃郁香氣和麥芽香,但澀味較重,除了清飲外,更適合加入牛奶調製成加味茶,更能襯脫出讓阿薩姆的迷人香氣。
◎ 金萱紅茶 (台茶12號)
用硬枝紅心加台農8號雜交後育種而成,抗病性佳,無論高低海拔皆能種植,無論是做成全發酵的紅茶或中發酵的烏龍茶都可以。製成紅茶時,茶葉呈現墨黑泛紫黃金芽,品嚐起來帶有獨特的牛奶香味,還有甜甜的花蜜香,發酵的過程是影響奶香的關鍵。
◎ 紅玉紅茶 (台茶18號)
以台灣野生茶與緬甸大葉種茶配種而生,以南投魚池為主要產地,是目前知名度最高的台灣紅茶。茶湯具有天然的肉桂香與淡雅的薄荷香,入口就有股芳香感,是兼具香氣和口感的紅茶。
◎ 紅烏龍 (台茶20號)
以臺東鹿野所產最出名,過往此茶種多半製成中輕發酵的烏龍茶或金萱,但後來發現若經過小綠茶蟬吮吸過,再製成紅茶而能彰顯其風味,不過紅烏龍的特色是還多了炒茶及楺成球狀的工法,這讓茶湯呈現出琥珀般的紅潤,喝的時候除了蜜香外還能聞到烏龍的清香,厚實的底蘊非常耐泡。
◎ 紅韻紅茶 (台茶21號)
經過近40年培育,以印度大葉種與祁門小葉種雜交而成的品種。香氣強烈,帶著濃郁花果香及類似橋橘開花的氣息,茶湯是明亮的金紅色,嚐起來鮮爽甘甜,適合清飲。
◎ 大葉烏龍 (蜜香紅茶)
美好的意外所誕生的蜜香紅茶,以花蓮為最大宗種植產地。原本預期要拿來做成清香型的烏龍茶,卻被小綠茶蟬吮咬過,而不得不製作成全發酵的紅茶,但卻因此讓茶葉有了全新的滋味,擁有金黃色茶湯帶著蜜香的紅茶,大受好評與歡迎。
這也讓茶農為了種植出好的蜜香紅茶,不對茶園用農藥,讓小綠茶蟬自然生長,讓蜜香紅茶也變的很有機。

◎ 台灣山茶
屬於台灣山間的原生野生茶樹,非常稀少,由芽色可分成2類,其一為茶芽呈綠色或淡紫色的台灣山茶,另一類為茶芽呈紫紅色的赤芽山茶。沖泡起來茶湯金黃又帶紅,透著花香柔美的味道,品嚐起來帶著自然的野氣,甘而溫醇。
◎ 青心柑仔
這是三峽特有品種,又名「柑仔」,每年3到11月指可採收,以製成綠茶為主。但近年也多生產被茶小綠茶蟬吮吸嫩葉後的蜜香紅茶,特色在於不必加蜂蜜就有淡雅的蜜香味,回甘而不澀。
照片中茶湯顏色受沖泡時間、拍攝光源及茶多酚氧化程度影響,而有所不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