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4 款日本茶介紹,一起來了解日本茶的獨特之處

所謂的日本茶,顧名思義,是指在日本生產的茶葉,其中包含了日本最多的綠茶、紅茶甚至少量的黑茶。在這裡我們先不討論日本三大流派:裏千家、表千家、武者小路千家,先來認識日本茶!

1. 莖茶 (KUKICHA),又稱雁音(GARIGANE)

是於製造玉露及煎茶的過程中篩選其茶莖(茶梗)部份的茶葉(但仍有些茶葉部份在內)。茶莖特有的甘味,讓人喜愛。

2. 粉茶(Konacha)

由處理玉露或煎茶後留下的灰塵,由茶芽和小葉組成。一般來說粉茶比煎茶便宜,通常送到壽司店。 有時候還會以玉露粉茶的形式來銷售。粉茶有強烈的味道,因此很適合用於烹飪。

3. 芽茶(Mecha)

是將在製作煎茶或玉露等過程中產生的細碎部分收集的茶。由於細碎,味道成分容易溶出,而且含有很多泡出的粉狀茶,味道及色調非常濃。因為葉芽細小所包含的成分豐富,所以它特徵是味道非常濃厚。

4. 粉末茶(Funmatsucha)

將等級較低的茶葉碾磨成粉末,通常作為快速飲用的選擇,最常在旋轉帶壽司店中可以喝到。

5. 抹茶(Matcha)是由「碾茶」的茶葉製作而成。

在覆下園摘取後,蒸過後不加揉搓,直接烘乾,再用茶臼碾過成微細粉末的茶粉。一般日本傳統茶道所用的茶,都是用抹茶,其他如和洋料理,和洋果子(點心、糕點、糖果)等也使用很多。

6. 碾茶(Tencha)是抹茶的原料。

在採摘茶葉之前兩三星期,茶樹會被覆蓋遮陰,以刺激茶樹產生更多胺基酸。這樣茶葉經採摘後用石磨研製成粉末,就成了「抹茶」。用石磨研製出的抹茶,每小時只生產 40g!

7. 玉露(Gyokuro)

在茶樹長出新芽時,將茶園用覆蓋減少陽光照射,摘取嫩芽加工製造出來的上等茶。圓滑芬芳,有甘露味是其特徵,帶有海苔香甜回甘的風味,是日本茶的最高極品。品嚐的時候只要淺嚐一小口,享受獨特的風味在嘴中散發開來。

8. 覆蓋茶(Kabusecha)

和玉露一樣,為了避免日光直射茶葉,而在茶樹上覆蓋上一層遮蔽物。與不同的地方是,玉露是在茶樹上方搭棚子,把遮蔽用的罩子置於棚子上方,而栽種覆蓋茶是採直接遮蓋的方法。覆蓋茶喝起來獨特的香味和甜味,茶葉相當柔軟,在第二次沖泡之後可以食用,不妨加些橙醋品嚐看看。

9. 深蒸煎茶(Fukamushi-SenCha)

是一種蒸青時間比一般煎茶多 2~3 倍時間的煎茶。由於蒸製的時間拉長,可以抑制茶葉中的苦澀味,進而轉換成圓潤滑順的口感。因為深蒸製的關係,所以茶葉比較容易碎,外形比起煎茶有多一點的纖細茶葉。

10. 煎茶(Sencha)

對日本來說煎茶幾乎成為綠茶產量的代名詞,幾乎全國都生產。蒸製時間搭約為30~40秒,用蒸揉成針般的固體狀,保留有茶葉的清香與甘醇,帶些澀味是其特徵,高級品整體的甜味、澀味、苦味、甘味平衡度佳。

11. 碁石茶(Goishicha)

是屬於「後發酵茶」,在日本四國以傳統製法具酸味的茶。因為外型看起來就像是棋盤上的棋子,所以稱作「基石」(日文)。

12. 阿波番茶(Awa-Bencha)

是一種利用「乳酸菌發酵」的特色茶品,據說製茶歷史悠久。採摘茶後先蒸過或者燙過在搓揉,變柔軟後放在木桶中發酵、曬乾後製成。

13. 京番茶(Kyobancha)

在京都一般「番茶=京番茶」。京番茶是烘培茶的一種,用玉露及碾茶採摘後剩下的大而硬的枝葉割下作為原料。因為葉子硬,在蒸後無法搓揉,葉子原樣乾燥,在用大鐵釜強火烘培便製。京番茶具有獨特的香味,具有香菸味、煙味、像落葉、像鉛筆的茶枝等,是京都地區一種很特別的茶品。

14. 玄米茶(Genmaicha)

是以一比一的比例混合茶葉和炒米製成。煎炒過的米具有特殊風味,一般來說茶湯風味清爽為佳,茶湯的風味會因為茶與米的比例而有差異。

編輯:E.L
圖片:悟和軒拍攝
資料來源:網路、伊藤園

2018-11-15 WHX